這片子是香港電影工作( zuò)者總會(古天樂當會長、田( tián)雞任發言人)發起的《總會( huì)拍電影》第一季計劃的勝( shèng)出作品,導演是《G殺》裡彈大( dà)提琴的那個抑鬱美少年( nián),劇本是他花一年時間在( zài)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( yuàn)就讀時書寫的,作為他的( de)畢業作品。。。抱著支持港影( yǐng)年輕新血和黃秋生的目( mù)的進場了。在屯門看的1735場( chǎng),同場只有7-8個觀眾。後排有( yǒu)一位疑似是這部電影的( de)宣發人員,等待放映前拿( ná)著電話一直講,內容大致( zhì)是說寰亞旗下的MCL院線的( de)戲院應該怎麼宣傳這部( bù)電影。。。 說回電影本身,風格( gé)有點仿日本電影,題材也( yě)是探討宗教與仇恨、罪與( yǔ)罰的審判該交由誰來判( pàn)定。。。剛巧導演林善第一部( bù)作為演員的電影《G殺》剪接( jiē)和視聽風格也是模倣中( zhōng)島哲也。。。可惜電影敘事焦( jiāo)點還是沿襲港片一貫的( de)男性凝視,女性角色基本( běn)淪為工具人,故事裡最中( zhōng)心的角色--黃秋生蘇玉華( huá)的女兒陳書昕只是被兩( liǎng)位男主角各自書寫自己( jǐ)版本的贖罪文。又例如女( nǚ)兒的死黃秋生其實也有( yǒu)罪,電影後面也可見他深( shēn)刻地認識到這一點,可他( tā)的罪又可以交給誰來懲( chéng)罰呢。。。探討這樣深刻的主( zhǔ)題,編導感覺無論想法還( hái)是執行上都太幼嫩了,84分( fēn)鐘的片長(聽說電影節版( bǎn)本多了5分鐘),很多地方留( liú)白了,同時導致某些人物( wù)的動機交代含糊不清,還( hái)不如直接把女兒的戲份( fèn)全都刪掉,直接讓電影裡( lǐ)和她有關聯的人各自敘( xù)述對於「女兒」不同的版本( běn),像An Inspector Calls那樣的形式,立意還能( néng)變得更深刻有趣,留有餘( yú)韻。。。現在這樣感覺導演有( yǒu)取巧的嫌疑。 表現方面每( měi)位演員都有點Overacting,相比之下( xià)新人歐鎮灝反而是最好( hǎo)的一位,然後是蘇玉華,秋( qiū)生這次不知道是導演要( yào)求還是他自己的設計,很( hěn)多地方用力過度了(由第( dì)二次在公園跟殺害女兒( ér)的凶手見面那場開始),不( bù)過挺喜歡他讀聖經時的( de)戲劇腔和肢體語言,香港( gǎng)演員裡只有他能掌握到( dào)這種英式戲劇的表演方( fāng)式,果然是Philippe Gaulier的得意門生。。。

